实时新闻

误认知的困境与中日关系

在很多人看来,安倍晋三执政以来的半年内,日本正在急速地全面地右倾化,例如安倍晋三本人提出的“侵略定义不定论”,“村山谈话不继承论”,高调推动修改宪法,否认侵略历史,加强所谓的传统教育,增加自卫队军费等,副首相麻生太郎等四名阁僚加上168名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超过历年规模,代表新政治势力的桥下彻发言否认“慰安妇”存在等。

中国和韩国对日本政治的右倾化和军国主义复活表示了高度的警惕,连盟国美国也表达了一定程度的忧虑。对日本部分政治家的极其不负责任和混淆黑白的言行,当然要表示愤慨和警觉,需要同这些非正义的成分坚决斗争,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于感情化地预测,特别需要注意不要预设日本已经全面右倾化的认知结论。

认知(perception)是国际关系中极为重要的变量,因为认知是政策判断的前提。但现实是正确的认知对方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仅因为对方的真实意图不可能完全知晓,而且会根据现实的情况而不断变化,这种认知的不完全正确性,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就会很容易导致误认知(misperception)的出现。

而一旦不正确的认知部分占了主导就会产生负面的“镜像效应”(mirror-image),即在自己预设的误认知的框架内“过滤”有关对方的信息(把那些能够证明自己预设的信息留下,常常无意识地过滤那些同自己的预设相悖的信息的倾向),打个比方有点像在用哈哈镜照人,而思维的惯性进一步加强了“镜像效应”的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误认知则又不断地被“再生产”的危险。

与此同时,认知还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的预设认知以及由此采取的一些措施,会被对方当成重要信号来解读并构成对方认知的重要材料,同样的逻辑一方的误认知以及相应的信号会对对方误认知生成的产生“哺育”作用,反过来后者的误认知和信号再次反馈到前者,造成误认知和相应信号的升级,以此类推误认知的“相互哺育”(mutual feeding)的作用不断得到强化,最终让双方的互疑成为常态极大地增加了冲突的可能性。

笔者暂且把这种现象称为“误认知的困境”(两难

在中日双方关系紧张的今天,冷静地看待对方很不容易,但是双方的认知直接会影响到决策并且带来重大的结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双方都有必要冷静地思考对于对方的认知是否比较符合实际或者比较正确,有没有出现“哈哈镜现象”。上述的逻辑框架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有用的理性思考的工具。

关于 四亩地

最专业的WordPress汉化主题

检查一下

我国世界竞争力排名下滑

我国整体竞争力排名从去年的第四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